汉阴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31日 点击数: 【字体:

汉阴县人民政府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7727日在汉阴县十届人大常委会次会议上 

汉阴县文广旅游局局长  张显斌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我现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背景

“文化决定思想意识形态,思想意识形态决定上层建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家园和根脉,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十八大上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文化建设纳入了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以及来陕视察中提出了包含“扎实加强文化建设”在内的“五个扎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省委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市级层面和县级层面也出台了相应实施意见。同时,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十三五“1533”战略目标,将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列入十七届党代会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我省按五个扎实设置了考核体系,市对县考核中文化旅游占12分,文化事业占到5分。

面对如此形势,我们在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政策的过程中不等不靠,坚持以打造陕南文化高地,建设陕西文化强县”的大文化总体目标为指引,以巩固提高省级文化先进县成果和创建国家级文化先进县为抓手,紧紧围绕全县“1533”战略布局,坚持“文化引领发展、文化服务人民”的工作导向,以贯彻落实“三项机制”为保障,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为践行方向,深入挖掘汉阴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艺创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文化建设体制机制,繁荣和发展汉阴文化艺术,全力促进县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推进构建汉阴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先后印发了《汉阴县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汉阴县贫困县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意见》《“书香汉阴·全民阅读”实施方案》《汉阴县文艺精品奖奖励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2014年开始,县委、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了对各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建设方面也积极争取政策,加大设施建设力度,2015年全县投入镇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资金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为124万元,2016年达到273万元,今年截至目前已达到678万元,预计年底将达到1300余万元。

(二)主要做法

1.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1)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动。近年来,我县按照“资金捆绑、重点突出、整体推”的工作思路,逐年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努力构建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文化惠民提供了厚实强劲的承载力。县级层面,建成了县文化艺术广场1个、县级文化资源共享县级中心1个县级“两馆”分别达到国家一级文化馆和国家三级图书馆标准。镇级层面,建成镇文化综合服务站9,基本配齐了镇文化站文化活动器材、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建成覆盖率达到90村级层面,建成5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覆盖率达到36.9建成移民安置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个,移民安置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覆盖率为64.3

2)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点、电视“户户通”基本覆盖。一是建成县镇村三级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县级建成拥有54台终端的数字文化支中心1个,建有50TB的硬件存储空间的中心机房1个,阅报机终端、数字图书机终端各1个;镇级建成以镇文化站为依托的数字文化服务点10个,拥有数字服务终端140台;村级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56个,拥有数字服务终端224台。二是建立数字服务共享体系。建立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整合县镇村三级数字服务网络,实现数字服务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提升了数字文化平台服务能力。三是建立数字服务云平台。将县人大网站、县政府网站、县委宣传部网站等资源进行了整合共享,实现电子资源数据从采集公共资源数据、应用服务数据、管理数据的共享。四是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通过有线电视、村村通、户户通3种方式实现覆盖98.7℅。

3)特殊人群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县级两馆、乡镇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面,我们将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县文化艺术中心设立有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和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有专人在节假日和周末组织未成人文化艺术辅导培训班、老年合唱团、管弦乐等各类培训活动;县图书馆设立有盲人阅读专区,有盲文书籍,蒲溪社区设立有残疾人文化服务点,利用县镇村三级综合文化服务设施基础,建设符合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提供相应服务。

2.公共文化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政策保障有力。县委、县政府已印发《汉阴县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汉阴县贫困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件,确保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快速推动,由文广旅游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相应配套措施和具体落实办法。二是不断强化经费保障。省上每年足额拨付县级“两馆”20万元和镇文化站5万元免费开放经费;每年拨付村级文化建设经费1万元,其中2400元用于电影放映,1400元用于农家书屋采购图书,实际到位6200元。三是人员逐渐配备齐整。每年积极向上争取的“三区”人才志愿者名额,2016年,县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公开招聘文化志愿者3名,县电视台招聘专业岗位工作人员6人。公共文化其他岗位4人。另外,我县通过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有效解决“油菜花节”“龙舟赛”展演等大型活动缺乏专业人才的现状,进一步保障全县公共文化活动正常开展。

(三)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以干克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实效, 7月20日召开的全市重点文化工作推进会在汉阴选点全市观摩学习,我县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六个一”工作成效作为经验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

一是建成一序列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了县、镇、村三级基层文化服务中心。

二是提供一组文化产品。根据群众需求科学设置服务“菜单”,采取“订单”服务方式,按照满足群众“有戏看、有书看、有电视电影看”的基本要求,实施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和“三级联动·健康阅读”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重点在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和项目,2016年提供以文艺演出为主的各类文化活动已达到220余场次,实现了每村每年一场活动、每镇每年5场活动的要求;2017年截至今年6月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已达168场次,预计年度将达到240余场次。

三是发展一支文化志愿队伍。在全县推行“文化使者”志愿服务活动,即利用志愿者自身业务专长开展志愿送戏、送讲座、送书法、当导游、当图书管理员、当文保员等志愿服务。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支包含县各类艺术协会、文艺团体、文化产业公司及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社会贤达为主要成员的400余名志愿者队伍。我县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队伍各自的专业优势,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开展各类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有艺术专长的志愿者进社区到农村进行免费文艺惠民演出活动、送图书、送春联送书法作品活动共600余场次,先后组织志愿者在旅游季担当志愿导游,组织镇村老党员、退休干部担任志愿文物巡查员和图书管理员,组织机关志愿者和文化产业公司的志愿者参加环境保护、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开展扶贫助困、关爱贫困儿童、孤寡老人、“金秋助学”和“暖冬公益行动”志愿活动。通过开展“文化使者”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专业技能的施展与志愿服务的供需有机对接,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补充,满足了群众不同层面文化需求。

四是组建一批群文社团。通过采取结对帮建、奖补扶持方式,鼓励各类文化组织机构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积极培育非营利性群众文化社团组织,已建成镇、村(社区)农民自乐班社50余个,建立舞蹈队、秧歌队、腰鼓队、锣鼓队、健身队等形式不一的群文组织80余个,金秋艺术团、老年合唱团等文艺团体在省、市各类活动中受到表彰。组建农村电影放映队14个,基本实现了电影放映“一村一月一场”目标。大力普及书法教育,不断壮大书法人才队伍,全县已发展中国书协会员2人、省、市级书协会员90余人、县级会员300余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书法之乡”。

五是探索建立一套管理机制。我们围绕如何让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转起来这一课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管、用模式,突出建管用并重,确保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设标准方面,先后下发文件明确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指导基层建设。并择优选择基础设施条件好的镇、村(社区)进行先行试点,逐步在其他镇、村(社区)推广实施。在管理保障方面,通过使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保障贫困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每年县本级财政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完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器材和日常维护,确保建设资金和服务功能正常发挥在责任考核方面,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下发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管理考核办法》,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能实行考核评价,对工作开展好的镇村进行奖励,从而调动了镇村工作的积极性,在全县形成政府引导、部门主抓、镇村落实、群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六是打造一个文化品牌。坚持把打造“三沈故里,人文汉阴”作为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强县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度挖掘“三沈”人文资源,加快建设三沈文化产业园,着力打造成独具汉阴特色的文化品牌和经济支撑

二、存在问题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下,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对公共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镇、村(社区)领导干部在公共文化建设中没有充分认识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缺乏抓好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布局不合理、运行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广大群众的文化权益没有全面保障,文化智力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达不到规定标准一是县级公共图书馆未达规定标准。按照国家标准,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均要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而我县图书馆在2013年国家第五次评估定级时评为三级馆,今年第六轮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正式启动,县级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要求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且为单独设置,而我县图书馆场馆是与文化馆共用,2015年文化馆评估定级由二级馆升一级馆时,图书馆面积已经计算在文化馆场馆面积内,图书馆没有专门用房,不能参与评估定级,不能达标。二是镇、村(社区)、100户以上移民安置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未达规定标准。按照国家标准,欠发达地区乡镇文化站(综合文体服务中心)要达到省颁标准三级站以上,目前我县镇、村综合性文化中心达标率只有4030,离省颁标准三级以上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涧池镇、漩涡镇暂无文化站业务用房,其他各镇文化站大多设置不合理,且无活动场地或活动场地面积较小,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开展。156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1个村、15个社区)都达不到《陕西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标准》要求,其中有116个村级功能用房和文化活动广场达不到要求,33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无室外舞台(戏台)。

三、下步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构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大举措,也是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更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成功的基本条件。我们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公共文化建设协调工作组,将进一步强化对公共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夯实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统筹安排、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坚持把公共文化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并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加大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全力推动我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二)强化资源整合,推动均衡发展。我们已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的通知》《汉阴县贫困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对各镇文化站和各村(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内容、数量和水平进行明确要求,将对各镇已有的综合文化站通过整合提升达标,对未建成的通过新建达标;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依托现有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闲置中小学校等,通过整合资源、提升水平达标,以公共文化建设的标准化助推均等化。

(三)健全体制机制,保障运转正常。为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效能化,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效能。一是完善基层组织机构。按照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健全基层文化组织机构;另外,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给各镇和各村(社区)配备工作人员,形成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确保基层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基层紧缺专业人才招聘工作,着力解决基层专业文化人才缺乏、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同时,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积极引导和鼓励文化人才到农村、到社区开展文化活动。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针对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我们将积极争取中省市公共文化建设项目支持,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贴息贷款、以奖代补等多种投入机制。同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确保每年新增财力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不低于2%,预算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全县重点公共文化系列工程、公共文化产品购买、文艺精品创作、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方面,保障全县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群众文化活动的资金需求。力争2019年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确保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施标准化、服务项目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大众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内容是什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电台、电视台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重点文化设施,完善大中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在巩固现有图书馆、文化馆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在中西部及其他老少边穷等地广人稀地区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2)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工程。一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三是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化站的标准是什么?

(一)站舍建筑面积:三级站不少于300平方米,二级站不少于500平方米,一级站不少于800平方米;

(二)有达标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室,能上网的计算机终端不少于4台;

(三)在落实文化部、财政部规定免费开放保障经费前提下,地方财政拨款的业务经费:三级站每年不少于1万元,二级站每年不少于2万元,一级站每年不少于3万元;

(四)每年举办综合性大型文化活动不少于1次,举办单项性文体活动不少于3次;

(五)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

(六)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28小时;

(七)无重大安全和责任事故。

 

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参考标准

 

标号

指标

起点指标

分值

说明

西部

中部

东部

1

办站条件

 

350

 

11

设施建设

 

190

 

111

站舍建筑面积(平方米)

300↑

400↑

500↑

40-

100

影剧院、出租房屋不计入站舍面积;出租房屋超过总建筑面积1/5的扣5分。

加分指标:最多加分不超过15分。   

112

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平方米)

500↑

10-20

 

113

设有多功能厅、辅导培训、图书阅览和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活动室)(个)

4↑

10-30

每个活动室不得少于30平方米。

114

设有宣传橱窗、板报栏、文化走廊(平方米)

15↑

10-20

 

115

站容站貌(含地理位置、建筑设计、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文化氛围等)

合格

8-20

建在乡镇政府办公用房内的不得分。

12

器材设备

 

100

 

121

演出、阅览、培训、展览、体育健身五类设备齐全

齐备

基本齐备

20-40

以20为基本分,缺少一类设备减5分。

122

信息网络传输设备(台)

达标

基本齐备

10-20

达标是指达到文化部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配备标准。

123

站办图书馆(室)藏书(千册);订阅报刊(种)

2千册

4种↑

3千册

6种

5千册

8种

10-20

每种书复本超过5本按5本计算,加分指标:最高加分不超过10分。

124

年新增设备(万元)

0.5↑

1

2

5-20

以最近3年平均数为准。

13

年度经费

 

60

 

131

年度业务经费拨款(万元)

1↑

2↑

3↑

10-30

“免费开放”的基本文化服务经费5万元不计入其中。

加分指标,最高加分不超过15分。

132

年度公用经费财政拨款人均(万元)

0.3

0.4

0.5

10-30

 

2

队伍建设

 

100

 

21

文化站专职人员配备(人)

2↑

3↑

3↑

10-30

不含兼职,专职是指年度直接从事文化站工作时间不低于240天。

正式列入当地事业编制加10分。

22

文化站长素质

合格

10-20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相当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事业心强,有较强专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23

人员培训

 

50

 

231

人员参加县文化馆、图书馆培训率(%)

100

15

 

232

人员参加培训、继续教育学时达到每年48学时的比例(%)

70↑

8-15

 

24

站办业余文艺团队(支)

3↑

4↑

5↑

10-20

 

3

公共服务

 

410

 

31

站办活动

 

130

 

311

每周对公众开放提供服务的时间(小时)

28↑

35↑

42↑

10-20

包括电子阅览室开放时间。

312

常设免费活动项目(项)

4↑

5↑

6↑

10-20

 

313

公示文化服务内容

合格

5-10

公示内容:项目、时间、地点、组织者。

314

组织综合性大型文化活动(次)

1↑

10-20

综合性大型文化活活动是指面向全镇群众、内容为综合性的活动。

315

举办单项性文体活动

3↑

4↑

5↑

10-20

不含展览、培训、读书、非遗展示、共享工程活动。

316

举办展览(次)

2↑

3↑

4↑

10-20

不含常设性非遗展示。

317

编办文化走廊、宣传橱窗、板报等(期)

8↑

10-20

 

32

指导、辅导

 

60

 

321

指导、辅导本镇辖区内的村文化室所占比例(%)

60↑

10-20

 

322

为辖区群众举办讲座和培训(次)

2↑

10-20

 

323

为辖区内文化骨干(文艺团队)举办文体培训(次)

2↑

10-20

 

33

图书借阅

 

60

 

331

年藏书流通每册书(册次)

0.1

0.2↑

0.3↑

10-30

 

332

年度开展优秀读物推荐和读书活动(次)

2

3

4

10-30

 

34

数字化服务

 

60

 

341

利用共享工程资源开展活动(次)

2

3

4

10-30

 

342

利用共享工程资源开展信息服务,编辑文艺、信息等刊物、资料(期、次)

2

3

4

10-30

 

3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60

 

351

年举办非遗活动(含表演、展览、比赛、传承培训)(次)

2↑

3↑

4↑

10-30

 

352

建立完整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合格

10-30

加分指标:评估期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收集、整理、申报,加10分。

36

文物保护宣传和文化市场监督

 

40

 

361

文物保护宣传

合格

10-20

有记录档案、保护标志及说明,有相关制度,有日常检查,有宣传。

362

文化市场监督

合格

10-20

有健全的文化市场监督制度,有日常巡查监管记录,有违规处理建议。

4

领导管理

 

100

 

41

当地党委、政府重视,

合格

10-20

每年专题讨论文化工作2次以上。加分指标:列入乡镇年度工作计划的加5分。

42

建立完整的档案

合格

10-20

 

43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合格

12-20

重点是业务、财产、安全保卫制度、应急方案、工作计划、工作总结6项。以12分为基数缺1项扣2分。

44

服务监督

合格

20

15

10

包括设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定期召开公众座谈会。对群众的意见或投诉认真研究,回复并整改落实。

45

公众满意度(%)

80

20

调查表发放数量不少于100份,回收率不低于80%,满意率不低于80%。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见,改进服务。

5

提高指标

 

 

 

40

 

51

文化站3年来被上级党委、政府或各部门表彰、奖励

 

 

 

15

10

5

加分指标:获表彰、奖励,按奖励的级别加分,最高加15分 。

52

文艺创作获奖(件、次)

1↑

 

 

5-15

加分指标:本站及培养辅导的人员创作、演出的作品(节目)获县级以上奖励,或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获省和国家奖的,最高加分15分。

53

服务创新和特色活动

 

 

 

10

是指连续开展三年以上、有地方特色并产生广泛影响,在地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过的。

总计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