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人民公仆 用真心诚心打动群众

作者:徐 晋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2日 点击数: 【字体: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初,我和大部分人一样,认为党的群众路线不过是走形式、做样子,等这阵风吹过去就完了,再说自己无一官半职的,只是一名普通的人社局干部而已,“四风”离自己远着的,没必要太认真了。后来,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逐渐认识到自己思想上的错误,并认真的剖析自己,越仔细查摆自己越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思绪也不由的回到了工作之初。

  工作之初,我怀着青春的梦想和满腔的热血,毫无怨言到偏远的山区工作。我经常走路下乡上门服务,如计划生育征收社会抚养费、合作医疗收缴等工作,真正的沉下身子,为老百姓办事,当上门服务次数多了,后来我每次下乡,那些大爷、大妈们都很热情的招呼“小徐,你来了”、“小徐、吃饭了没有?”等等,这些关心问候的话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老百姓真正的打成一片,下乡工作时,我渴了就在哪家喝口水,饿了就被哪家招呼着吃顿便饭,群众的热情,让我们的工作更有动力、更有成就感。

  可是,现在交通通讯便捷了,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距离为什么又远了?

  我认为这是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在作祟,常坐办公室,很少到基层,就是到基层了也是走马观花,不愿沉下身子与普通群众打交道,不愿主动与群众联系,怕给自己添麻烦。

  还有就是享乐主义在作祟,贪图享乐,生活安逸,夏天怕热,冬天怕冷,出门怕坐车,走路怕脏鞋,入户走访又怕苦怕累,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工作。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忘记了党员的宗旨、工作的职责、自己的出身,我们没有用真心诚心对待百姓,这样下去只会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现在惠民利民政策好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意见为什么多了?

  这个问题根本原因,难道不是在于我们党员干部自己身上?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欠缺,办事推诿扯皮,接待群众咨询不耐烦等,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没有把群众满意当做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个别党员干部甚至滥用职权,惠民政策先为自己的亲戚、熟人谋利益,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关心不够,解决不好。党中央出台的惠民利民政策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服务的,可当政策真正落实到老百姓头上时,就变了样、走了形,所以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便大打折扣。

  工作条件越来越优越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为什么却越来越弱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不断提高,工作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工资待遇也逐渐提高了。但是很多党员干部并不知足,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想方设法为自己捞好处。有些党员干部取得点成绩,就睡在功劳簿上,不愿继续创新,进取意识不断消退。工作之余,不愿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政治理论,为群众服务的能力怎能不下降呢?往往是工作上遇到难题,才临时抱佛脚,对待群众敷衍了事。长此以往,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又如何不越来越弱呢?

  同志们,朋友们,对于出现的“三个为什么”你们不觉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三严三实”为镜子,经常对照检查自己,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要求,看工作是不是深入实际,看成绩是不是得到群众认可呢?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同时要做到干群互动,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明确的姿态,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角度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诚恳地向群众求教,征求意见建议。同时,要积极引导群众关心党的事业,自觉打消顾虑,把想讲的话讲出来,把该提的意见提出来,沉下身子与群众多沟通、多交流,从而不断增进干群关系,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