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人大常委会今年4月28日发出《关于充分发挥人大作用、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倡议辖区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脱贫攻坚,争当脱贫攻坚宣传员、监督员、情报员、示范员、服务员“五员”活动以来,得到了各级人大代表的积极响应,一大批基层一线人大代表在积极参与精准识别工作的同时,纷纷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为人民”的真谛。
“我是人大代表,我不当贫困户!”
今年双河口镇黄土岗村精准识别群众评议会上,一些村民吵闹、上访强烈要求加入贫困户的时候,新当选的镇人大代表沈昌松却主动提出退出贫困户,为其他村民消除“等、靠、要”思想,自强自立、勤劳致富带了好头。
2015年被评为贫困户后,沈昌松并没有一味地“等靠要”,而是主动学习扶贫政策和养鸡知识,在帮扶干部及村干部的帮助下,他积极筹措资金发展养殖业,向信用社贷款10万元修建鸡舍,购买鸡苗1200只,积极靠自己勤劳双手摆脱脱贫。同时,他还主动给一些贫困户传授养鸡技术,帮助联系客户,努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通过政府的帮扶,我的养鸡场逐渐步入正轨了。我是镇人大代表,我不当贫困户。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给群众带个好头!国家扶贫政策留给最需要的人。”沈昌松对周围群众这样说。
“我们人大代表的社会帮扶要有的放矢!”
“作为企业界的人大代表,我们的社会帮扶要有的放矢,才能实现精准帮扶!”涧池镇选举产生的县人大代表李康如是说。
贫困学生上大学难,代表怎么帮?平梁镇二郎村45岁贫困户余荣顺10年前煤矿打工发生事故导致高位截瘫,市人大代表刘修勇坚持每年资助1万元学费,连续两年帮该户贫困学子。王晓、李康等县人大代表在涧池小学结对帮扶,担任“爱心妈妈”“爱心爸爸”, 经常探望孩子开展心理安抚,资助刘阳阳等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孩子完成学业。
部分人口多贫困户危房改造资金不够,县人大代表李康现场探看后,同县村两级对接,承诺拿出2万元资金帮补缺口资金。
个别群众脱贫攻坚中存在实际困难,偶然下乡的县人大代表尤清珊了解后拿出2万元资金,捐助麻柳村东风村解决个别贫困群众的特殊困难。
产业扶贫是难点,也是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关键。县人大代表谢民在做好农业园区基地90多名农民务工的同时,利用民康公司自身技术优势,在观音河镇辐射建基地50亩发展食用菌产业,在四合村酒店村发展100户推行订单农业,指导帮助贫困户种植食用菌,带动辐射20余户群众发展产业。市人大代表漩涡镇农家妇女熊哲贵,在凤堰古梯田景区带头发展农家乐,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后打造“田梁人家” 品牌农家乐,又利用微商经营,带动50余户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到全国各地。市人大代表罗意英建设杭白菊种植基地,走“公司+基地+农户”路子,在涧池、蒲溪、双河口等镇带动农民群众种植2000多亩。
“让贫困群众得到有尊严的帮扶!”
“很多贫困户自尊心很强。如何让贫困群众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得到有尊严的帮扶,这是我努力的方向。”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博元实业的张元江这样讲也是这样做的。
脱贫攻坚实践中,他创造出“公司+公益+环保+精准扶贫”公益环保扶贫新模式,拿出60万元作为公益活动基金,在水源地观音河沿线的7个村和城关镇三坪村选出70余名贫困户组成一支“环保扶贫队”,集中培训,签订《垃圾清运保洁协议》,配发统一工具,分段负责垃圾保洁、宣传环保,经博元公司和所在镇政府联合月考核合格后,发给每人每月1000元工资。
“我们这些住在河两边的人家,现在环保意识强了,环境干净了,我们还能凭自己的劳动挣一份工资,用着踏实!” 观音河村贫困户李家宝高兴地说。公益环保精准扶贫新模式,既增强了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又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在社会上弘扬了自强自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正能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据悉,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发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助力脱贫攻坚 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丰富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完善代表“选后监督”工作,加强代表履职事迹宣传,有效激发了代表社会责任感,调动了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在各条战线展现出助力脱贫攻坚的活跃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