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子》读于丹看人生

作者:伍昆山 来源: 录入者:hyrd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5日 点击数: 【字体:

翻开已经发黄的卷页,或许对于我个人来说,再一次让我找到了人生的大境界,那就是《庄子》中所谓的“逍遥游”。或许,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主导这个主流意识价值观的今天,也能有人能说,“如果饿上他一两天,或许限制住他所有形体上的需求,他也许就不会再用这些所谓‘正确的废话’来蒙蔽甚至是毒害人们的心灵”。在这里,我从读《庄子》中看到了大多数人在对待自我人生中,只是停留在了物质基础之上,而当有着极少数人达到了“逍遥游”,这样的多数人就会用着世人所公认的标准去衡量,去拉扯,因为这样少数的“逍遥游”却没有让多数人得到心灵上的净化,从而也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陷入了自我的谜团,那么,这样的大多数却就不会体会到人生“逍遥游”的快乐。那么,于丹便就是这样的少数人。

《庄子·齐物论》里面讲到了我们一个所熟悉的庄生梦蝶的故事,原文是这样的: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就是说,庄子在睡觉的时候,梦到了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当他醒来的时候,却又不知道是蝴蝶梦到了自己,还是自己真的就是变成了一只蝴蝶。那么,在这里庄周的本身和蝴蝶,就是那么玄而又玄的一次非偶然事件,从唯物辩证的关系来看,庄子作为自我,而蝴蝶就是庄子的本我,自我的庄子在于形体,而本我的蝴蝶合乎精神。在漫长的人生中,庄子通过一个偶然的梦境能够从中找回到本我,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国之间长时间的战乱纷争,那个时候的人们的只能期盼着过上安静平淡的生活,足矣!而庄子却能超脱当时的社会环境,独自去寻找自我与本我之间某种合乎“道”的东西,当今的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让整个社会的步伐变得纷乱,人们总是在自我价值实现的上下着很深的功夫,当有一天有人让我们停下自己形体的脚步,认真的审视自己的内心的时候,这时候,作为大家一份子的我,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答案或许会众说纷纭。

在人生道路上,庄子让我们怎么样在天地之间作一次真正的“逍遥游”,这样的“逍遥游”并不是让我们放弃当下的一切,而是乘风御行,达到“天、地、人”三者真正的统一,这种的统一,庄子称作为之“道”。大道合乎自然,我们顺应自然,敬畏自然,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能达到自己人生中的“道”呢?《庄子·知北游》给了我们答案,这里说出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东郭子问庄子:“所谓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庄子说:“道无所不在。”东郭子说:“必定要指出具体存在的地方,不然弟子不解。”庄子说:“在蝼蚁之中。”东郭子不解说:“怎么处在地下卑微的地方?”庄子又说:“在小草之中。”东郭子皱眉说:“怎么越发低下呢?”庄子连着说:“在砖瓦之中。”东郭子有点急了说:“怎么越来越低下呢?”庄子不急不慢又说:“在大小便中。”东郭子听了无语了。所以,人的一生在吃、喝、拉、撒、睡中周而复始,无限循环,多数人为了这五个字不停地忙碌着,甚至是能够做到一种坑、蒙、拐、骗、偷的地步,这样合乎人生之“道”吗?当然,庄子能从人的便溺(niao)中悟得大道,那么人生之肉体所需(前面说讲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也是顺应自然,合乎天地大道。形体归于天地,生死合乎自然。

于丹女士所著的不管是《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还是《重温最美古诗词》,作为一名知性的女士,于丹女士能够把古代晦涩难懂的《论语》《庄子》用着最朴素的语言呈现给社会大众,让社会大众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审视自我,净化自我,可以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于丹女士从文化自信的角度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样的作用是朴素的,是带有温度的,虽然后面于丹女士引起了一些不公正的言论和中伤,但她的内心是强大的,因为她能从自我到本我,能从人生到达地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这样的高度,我们看于丹,于丹看我们,事物的眼光有着大小之分,所以,从《庄子》读于丹看人生,我们要做到的,真正是要问问我们:我们的心,究竟能够遨游到多远,是否能够真正达到人生“彼且恶乎待在”的骄傲境界呢?

七月二十四日(二〇一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