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寻乌调查》之所感

作者:伍昆山 来源: 录入者:hyrd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7日 点击数: 【字体:

初读《寻乌调查》之所感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学习毛主席永远不过时这也许也应该是最大规模的写出自己的读书所想、所悟,因记忆力减弱的缘故,只能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点滴思考和片刻想法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存留下自己对教员及《寻乌调查》这篇调查报告的崇敬与钟情。  

教员一生作的调查不在少数,也许大家耳熟能详的是《湖南运动农民考察报告》,作为教员《选集》(第一卷)的首卷部分刊录,其分量可想而知。而《寻乌调查》这份调查报告,同样作为教员《选集》(第一卷)的关键部分刊录,同样具有其不可磨灭的分量。正如教员自述“我做的调查以这次为最大规模”那样。对于《寻乌调查》,我是很早就有所耳闻,也是从研读教员的《选集》开始,就业已知晓这样一篇宏篇巨作。为什么要单把《寻乌调查》称之为“宏篇巨作”呢?不仅仅是因为这份调查报告有五章七万多字的缘故,更多地是缘自文章内容的本身的价值。可以这样来讲,一篇《寻乌调查》内容之广博、调查之细微、辩证之精到、分析之全面。目前,我并未全文读完,也就是读了一个三分之二的样子,很多地方都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但仅就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也让我犹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当然,这样的感觉也只能在明晰教员之大义的基础上,才能有所体悟,有所感获。因为现实把教员很多东西是持着一种观望、不作表态。其实,当代青年读教员的著作,也不乏少数。但真正捧起的时候,周围也会有一些异样的眼光投射过来,冠以这样或者那样的帽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的压着,也是一种很自然、很正确的压着,古人所谓邪不压正,也正是教员由《红楼梦》中的“东风与西风”之关系,作出了“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的唯物辩证的论断。  

教员在开篇中对作的这次调查有了一个最为整体的总结,让人清晰明了这次调查是所谓的“最大规模”,至于有多大规模,教员在后面的正文部分也作了详细的论述,这里我也就不再多说。教员对自己所作的一些调查而形成的报告,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交代完“最大规模”后,教员就拿着在湖南作的几个调查进行了对比,因革命缘故,大部分手稿遗失,这对于教员来说是时常念及,永久也不会忘记。这对于所有尊崇教员的人来说,无疑也是时常念及,永久也不会忘记。  

教员在开篇中也清晰地讲述了作此次“最大规模”调查的背景,从外围环境和个人自身两个方面论及。外围环境即就是一九三○年五月四军到寻乌时,正是陂头会议(二月七日四军前委与赣西特委的联席会议)之后,汀州会议(六月四军前委与闽西特委的联席会议)之前。个人自身即就是关于中国的富农问题我还没有全般了解的时候,同时我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从论及调查的两个背景来说,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个外围环境和一个自身因素,促成了实施寻乌调查的主要动力。当然,在查阅官方资料中,给的原因更为切合当下对历史的认知。官方资料是怎么说的呢?是为了认清中国农村和小城市的经济状况,开展土地革命,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作了这个调查。这个说法是肯定的,也是能让我很认同和信服的。  

在开篇导语中,教员花了很大的段落和字数去讲述了在全部工作上帮助我组织这个调查的人。对于这些“帮助的人”,教员清晰地介绍了其姓名、职业和年龄,以及阶级成分。这是多么全面的调查研究对象呵!做调查研究工作,不应该就要这样全面吗?调查研究不是为特定阶级所服务,而歌功颂德的。往往唱赞歌、颂功德的调查研究一定是失败的、是不成功的,是一种带有严重个人崇拜思想的错误,是要坚决斗争掉的。我们的调查研究应该是准确把最真实的情况全面摸清楚,搞明白,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符合实践的,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观点和结论。写到这里,我想到前几天读到蓝凌副总裁夏敬华一个短篇演讲——《学习方法,比学习时间更重要》,里面讲的是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P+K)S。很抽象但也具体。我个人无不赞成里面所陈述的知识管理的观点: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事务,认知都有不断进阶的过程。联系到教员作的这个调查,是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阶层,是从各个方面把需要的认知所聚拢,正所谓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然后加以整理、分析、论证,从而形成一种自我进阶式的认知。这样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是非常适用的,也是我们现在作调查研究所必须的。这里再讲一个方面的例子,就是思维的切入与输出。在厦门大学研学期间,与一位化学化工系的在读博士生交流。交流的本身就是思维的切入与输出我是酷爱与人交流的,自己是文科班出身,思维能力在理性认识上就稍弱一些,而理科班学生又是着理性认知稍强一些。从近八个小时的交谈中,我暗自窃取到一种名叫“思维直线剖析法(名称是我自定的)。在我看来,用那近八个小时时间换回一种新的思维模型,是极为值得的一件思维切入与输出。我也一直在思考,如果我们在做调查研究的时候,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与“思维直线剖析法”二者有机结合并实际运用起来,那么我们的调查研究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一种促进认知的进阶过程呢?这个还需要去实践论证。  

在前言序的结尾部分,教员还简短地讲到了寻乌这个调查对象的地理位置,这也是调查研究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从认识的个别规律延伸到一般性的发展规律,这无疑也是一个认知的进阶过程。这里不再多说。同时,教员也陈述到作此次调查的遗憾之处。无可避免的是,在那个年代的那个时期,工作有瑕疵也是常见的事。教员能够讲到这点,这是很难能可贵的,也足见教员对此次调查的重视程度。事情没有百分百的完美,工作也没有百分百的满意。能够在工作中正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真正的改进,这才是“最完美”的结果。  

未完!以上仅是自己读《寻乌调查》前言序的部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