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责任与担当——记上七镇敬老院原院长庞仁侣

作者:伍昆山 来源: 录入者:hyrd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4日 点击数: 【字体:

  上七里,南接镇巴,东临紫阳,从县城出发,整整70多公里的路程,也算是汉阴县城边界之地。这里的偏远,我是早有耳闻的,但是真正这种“偏远”给我最为直接的感受,就是这次关于敬老院运行管理情况的调研工作,也正是这次调研,让我认识到一位在大山里面坚守了近十年的——庞仁侣。

  可能说到庞仁侣,整个汉阴县,乃至安康市、陕西省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庞仁侣,男,70岁,中共党员,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上七镇敬老院原院长。省级劳动模范,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安康市第三届党代表。这样的简介,或许每个人更是耳熟能详,而庞仁侣的故事,也是口耳相传的一段佳话。

  “远学任长霞,近学庞仁侣。”还没有走到上七敬老院,身旁的谢小平主任便向我说,我坐在他旁边,就是听着,也没有多问。心里便不停地用手比划着“庞仁侣”这三个字到底是怎么写的……

  不知道车子在山间盘旋蜿蜒了好多次,终于在一次拐弯处,司机师傅指着远处的山顶那一排排白色砖墙的房子,兴奋地说着“终于到了”。我从后座上一轱辘的坐起来,睁大着眼睛使劲地往远处望去,那白色砖墙的房子坐落在山顶的最高处,那白色正中间褪了色的大红隶书“上七敬老院”五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的引人注目。

  车子在院子的坝子里停了下来,还没等着我们下车,一个精神烁烁满头银发的老人便迎了上来。“欢迎你们来这里,欢迎、欢迎……”简单的几句寒暄,我们便在这位老人的带领下走进了敬老院,听着这位老人讲述着敬老院的故事。

  “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您们看,这院子里面的几棵树,还有那几盆花都是我们自己花了好多功夫来种下的,有了这些树和花,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着心情也会更好。”老人边说,边用手指着院子里那绿树成荫,因为山顶的气候影响,院子里面的树长得尤为茂盛,盆栽里的花开得格外芬芳。“这哪像是敬老院,这纯粹就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要是等我老了,也能住在这里就好了。”看着眼前的绿,我的心里不停地盘算着。

  走过了大院,老人径直把我向后面引去。“这是我们的厨房、餐厅、活动室、洗澡间……”老人介绍着。“我们去年自己喂了三四头猪,过年的时候我们杀了自己吃。我们自己还种菜,您们看,那一块就是我们的菜地。”说完,老人便用手指着远处山阜上的一块平地,向那望去。

  参观完敬老院,我们便拉下老人攀谈起来。说是攀谈,但明显感觉到老人的严谨、细致。

  “党把我放在这里,我就不能搞两面三刀,我今年70多岁,在我61岁的时候我抱着试试的心理接手了这个敬老院,没有想到这一接手,就整整10多年。”老人没等我们开口,就向我们诉说着自己与敬老院的点滴故事。故事很短,但很有力。老人边说,我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一笔一划,都见证着这位老人对上七敬老院,对58位院民的爱与责任。

  “那年子,天下几大的雪,雪存了几厚。半夜我起来去查房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院民不见了,问了同住的人才知道他偷偷地跑出去了,我赶紧打着手电筒,跑了几公里的山路到处喊,到处找,后头实在是莫得办法了,我又回来怕其他的院民出事,等我走到院子门口的时候,发现出走的院民躺在木头板上,身上的雪都翁满了。我又把他背进去,烧水给他洗澡换衣服。”老人眼含泪花的向我们说着,几度哽咽。

  “把这些老人照顾好,是我的责任,做一天我就要负责一天。我61岁进的敬老院,现在70多岁,其实我还想再多干些年头,屋里的娃子们不让。也是,在敬老院工作的这些年,我都有几年过年没有回家了,在这里陪着院民一起过。莫得办法哟,整个敬老院只有3个人,过年人家都要回家,我们都走了,这些院民怎么办?我还是舍不得他们。”老人眼泪流下,不时地用那饱经沧桑的双手拭着。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10多年没有被高山险阻、环境恶劣所击倒,现在却因为不舍而流下了男儿泪水。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说话,都是静静地端坐在那里,听着,看着,感动着,心酸着……

  “我到现在都没有什么要求,我只是想能不能给我们敬老院购置几个供暖设备和一些健身器材,这样我们冬天就可以不用烧柴来给院民供暖了。院民有了健身器材,也能够丰富他们的生活,其他的我没有什么要求了。”在我们临走之际,老人用最大的音量说出了这些话。没有任何的为己话语,全部都是对敬老院及其58位院民的割舍不开的那份情感,这份情,用父母爱、兄弟情、儿女心来比拟,却有着向高山仰止那种的真与纯,因为这是发自内心最真、最纯的一份情感。

  共产党是这些老人的救星,而庞仁侣就是这些老人的福星,因为有他,这些老人才能安度晚年,他的身上闪耀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车子继续在山间盘旋蜿蜒了好多次,而我的心却深深被这份大山深处的责任与担当而牵引着,不为什么,只为他叫庞仁侣。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二日于汉阴作